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农村长大的人

    信息发布者:ynkmlqtj_v6vcsn2vfoh
    2019-08-14 20:27:55   转载
    选择农村,延续乡间情缘在农村出生、长大的我,由于升学等原因,越来越远离农村,但内心深处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那方土地那方人。中国的百姓是热情而淳朴的,每一个外来者,他们都会给予最真的招呼和款待。特别地,若是知道你会给他们带来那么一点好处,也会尽最大努力地为你提供便利,因为他们是非常注重实利的。然而只有长期的提供他们实利,或者通过某一手段使他们当前的生活发生一种质的转变,从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他们才会长久地尊敬你,纪念你。大学期间,为进一步增长知识、了解农村,曾多次奔赴京郊、河北、四川、甘肃、湖南等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从2006年第一次到大兴区给打工子弟学校支教,到2007年随团队前往河北保定庄里村支教,再到2008年7月赴受四川汶川大地震影响的部分受灾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励学考察……大三时,还在家乡湖南省汝城县组织了一个“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以“服务家乡,锻炼自我”为宗旨,组织汝城籍在外就读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为家乡开展系列志愿服务。这个社团尤其是在2008年南方雪灾的时候为灾区募集了不少钱款和衣物。活动时间虽然较短,但正是因为这些农村实践,让我更深切地了解了农村,知道了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想法的大学生去工作,为做大学生村官打下了基础。我们没有经历长辈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但我们有理想,也有激情。我们有着当代年轻人的自恋和自信,当代年轻人的激情与梦想,当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不管是城市出生还是农村出生,最大的不足就是很少真正地去了解农村,缺少一种黄土地的沉稳和厚重。在“村官”面试的过程中,我阐述了自己为什么要选择“村官”?1、自身来自农村,对农村怀有深厚的感情并愿意为农民做一些事情。2、专业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所学的知识一定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3、大学四年一直在参与“三农”相关的志愿服务,对在农村工作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初为村官,用心规划三年农村,实际上是一个更大更宽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实现多少价值,取决于你是否真正热爱这片土地,取决于你是否想干一番事业。现在真正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从农村出生长大到离开农村,到再次回到农村,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角度不一样了。之前在农村成长中,感受最多的是一种乡情和亲情在里面,沉醉在这种氛围中无忧无虑的成长。如今是带着一种激情和使命走进农村,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责任。该怎样做好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是摆在我眼前的一个重要命题。我知道作为当代青年,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善社会环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做我们可以做的。但是我们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善事,因为我们理解的不够,我们储存的东西太少,我们所能够做的太少。在接下来三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是碌碌无为还是有所作为呢?我需要详细规划好未来三年的的工作和生活,希望通过这三年,除了能够使自己少一分年少轻狂,多一分理性思考之外,还能为心中的那个梦想,为所服务的村子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情。三年中,我要俯下身子,用心走进这片土地,走进家家户户,了解村民的家长里短,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因为我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为我知道,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从村庄的实际、村民的需要出发。三年中,我要注重学习,时刻面向书本学习、面向村民学习,学习专业的农村知识,学习有效的工作方法。因为我知道,我们人生的经验还不足;因为我知道,面对村中复杂的事务,光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三年中,我要不断思考,思考工作的方向,要实现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村庄的发展思路。因为我知道,我们不是来得过且过的;因为我知道,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就不能盲目,要三思而后行。三年中,我要勇于实践,切实为村民利益着想,切实参与新农村建设。因为我知道,规划都需要实践来检验;因为我知道,任何完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束之高阁,就是空想空谈。结合实际,创新文化发展对于很多大学生“村官”来说,因为不了解所服务村庄中各种历史原因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往往在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方面束手无策,但村民当中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却有着我们大学生村官足够发挥的空间。虽然村里拥有多种旅游资源,但我发现村里的宣传手段还很落后,仅仅是依靠口口相传的模式,这样速度太慢,急需创建出一种现代化信息手段来宣传本村的资源。平时我就喜欢玩微博、写博客,在这一喜好下,我为大榛峪村建起了全镇第一个村级官方博客,并同步开通了微博,来宣传本村的各项资源,加快宣传的节奏,提高宣传的速度。一年多的时间过去,现在大榛峪村的微博已经拥有近1000名粉丝。博客已经发表博文180余,图片1500多张,点击量达到12,500多。宣传取得了积极效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党支部取得了联系,计划开展以“构建图书角,共话新农村”为主题的捐书活动。经过调研分析,我发现村里的益民书屋里的图书已经有五千余册,种类丰富,但是借阅率并不是很高。因此交大学生所捐的书,要是放在益民书屋里面的话,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后来,我想到把捐书与旅游挂上钩,建起了京郊首家游客书屋。2011年9月,我有幸做客新华微博“村官微访谈”时,向广大网友讲述了“游客书屋”的幕后故事。这期“微访谈”也为“游客书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旅游出版社了解到“游客书屋”之后,在大榛峪村建立了北京市首家“旅游文化共建工程示范点”,将利用三年的时间,着力支持“游客书屋”的发展和大榛峪村的民俗旅游。农民日报社、京郊日报社除对我和书屋的事迹进行报道之外,也带来了他们募集的大量图书。同样是这期“微访谈”之后,新华网开展微公益活动,于2012年1月在大榛峪村谷关居农家院建立了“新华微博游客书屋”和“新华网友活动基地”,进一步扩大了“游客书屋”的辐射范围影响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